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生态环境局 > 规划信息
索引号: 11341600728524325W/202309-00003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亳州市生态环境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公民 / 公告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亳州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9-05 发布日期: 2023-09-05
索引号: 11341600728524325W/202309-00003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亳州市生态环境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公民 / 公告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亳州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9-05
发布日期: 2023-09-05
亳州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9-05 14:46 信息来源:亳州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以来,我局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治污方向,保持攻坚态势,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果,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积极应对年初不利气象条件频发、区域性污染传输严重的严峻形势,保持治污定力,突出重点持续加强常态化管控。截至627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4PM2.5平均浓度45.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65.2%,其中5月份PM2.5平均浓度23.8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五位,优良天数比例100%,全省第一位;6月份PM2.5平均浓度20.4微克/立方米,全省第四位,臭氧污染天同比减少5天。一是深入打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砖瓦窑厂调整生产计划抽调生态环境、公安、住建、城管、交通、市场等部门人员集中办公,期间共排查点位3088个,整治问题点位1870个。完成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重点整治任务。二是强化臭氧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查整治,排查挥发性有机物企业327家,完成整治提升120家。开展臭氧污染应急管控,发布错峰指令19次。三是全面推进秸秆禁烧,以两办名义出台“最严厉”秸秆禁烧责任追究办法,压实属地特别是乡镇责任。夏收期间安排4个督导组21个督查组,全天候督查督导,实现卫星遥感监测“零”火点。四是加强网格化管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源“九查九做”,提升建筑工地、道路保洁、餐饮油烟等管理水平,排查整治污染问题900余个。五是加强县区、乡镇监督帮扶。开展三县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帮助完成突出问题整改228个、立案处罚14起。开展乡镇空气质量季度考核,强化乡镇空气站异常点位推送机制,累计推送异常数据站点409次,发现整治污染源21个。六是强化移动源治理,充分利用黑烟抓拍、遥感监测系统,对市区过往柴油车实施全天候监管。开展柴油车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工作,共抽测车辆1290台次,移交处置尾气超标车辆16辆。

(二)全面实施地表水污染防治攻坚。202315月,全市13地表水国控断面中,9个断面水质均值为,优良比例69.2%达到省下达的61.5%年度目标。一是持续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对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运维情况开展督查,跟踪督办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有序推进。二是加强黑臭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措施,一水一策、系统施治,已争取省级试点资金8000万元、国家级试点资金2亿元。年度375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已完成治理96条。三是协同水岸污染共同治理。全面开展清河行动,持续开展河道“四乱”整治。累计清理河道1056.7km、水面面积51.1km²,清理生活垃圾、秸秆、塑料等709.4四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对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开展全面清查,对乡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抽查,清单式推进问题整治。全面推进13个引江济淮治污工程项目建设,按序时进度完成建设7个、正在推进6个。

(三)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获得省生态环境厅较好评价。一是压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确定2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指导企业严格落实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评估。完成涡阳县化工园区和4个在用垃圾填埋场、2个委托处置场所地下水水质监测情况摸排,未发现突出问题。二是强化危废单位规范化管理评估。现场检查涉危废企业13家次,帮扶10家企业整改45个问题。试点建设亳州市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平台,确保危险废物登记、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环节对标规范管理。202315月,共规范收集转运处置医废1378.5吨。三是加强“一住两公”和疑似污染地块环境管理。动态更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地块清单,开展36个建设用地土壤地块调查。

(四)提升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效。一是对尚未完成整改8个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分别成立工作专班,压紧压实各地各相关部门责任,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验收销号。目前,完成整改3个,有序推进5个。二是对已完成整改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根据反弹风险实行分类分级管理,落实县区自查、县区交叉互查、市级跟踪督查,发现反弹问题及时交办整改。三是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按月拍摄警示片,以案示警,传导压力,排查发现并填报省“1+1+N”系统1512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落实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正在有序推进整改。对2022年投诉二次以上的229件热点焦点环境保护类信访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环境问题。

(五)统筹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一是强化环境监管。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督促县区整改核查发现的问题。完成2023年度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更新,确定重点单位157家,同比增加18其中符合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的企业5家,目前已联网14家正在推进加强生态多样性保护,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55家,发现问题19家,已完成整改15家。二是强化执法保障对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处罚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7家。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1罚款366.6231万元。启动3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成功磋商2起。坚持宽严相济,结合环境执法,为企业开展“体检式”帮扶,排查整改问题127个。101家正面清单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免罚企业2家,帮助12家被罚企业修复信用。三是提高环境服务水平。对标对表沪苏浙包保帮扶企业100家,走访企业418家次,收集问题30个,解决问题26个,正在推进解决4个。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审批一般建设项目164个、辐射类建设项目9个,发证登记排污许可393家,未审批“两高”项目。强化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双招双引”,签约项目6个,开工项目5个,投产项目2个,总投资167.6亿元。

(六)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一是印发实施《乡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考核办法》《亳州市县(区)生态环境分局生态环保干部包保乡镇(街道)实施方案(试行)》,责任夯实到一线、工作推动到一线。二是优化科技支撑。制定《亳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单位集中办公方案》,整合10个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服务项目,每日会商研判,科学、精准、高效调度污染防治。三是建设非现场智慧监管平台。充分整合现有空气质量监测分析等12个自建分散式项目平台,推进以生态环境监管为基础的综合平台建设,高效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执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秋冬季静稳天气、输入性污染和本地污染累积等多重因素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效不稳固。臭氧污染生成机理复杂,治理成效不明显。二是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加之汛期上游污染集中下泄,在我市境内短时间内难以自净消解至Ⅲ类,严重影响我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三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仍然不够深入全面,个别问题整改进度缓慢,群众身边环境问题仍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压实工作责任。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机制,坚定治污方向,紧盯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加强督查考核,集中力量,强化举措,持续攻坚克难,坚决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二)保持攻坚态势。一是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打好臭氧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县区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压实属地管理、治理责任。二是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推进城区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河道管护“供排涝”“厂网河”一体化运营,补齐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短板,加强乡镇政府驻地和大集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联防联控,争取上游来水有所好转。三是深入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自主排查整改,紧盯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整改,不断提升整改效果,严防污染反弹。

(三)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提升项目化水平。积极谋划污染防治项目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大气、水等重点环节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推动环保事业和环保产业良性互动发展。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监管过程中的应用,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有效衔接信息化监测和监管执法,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亳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3628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2308号-1
主办单位:亳州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方式:5237600
  网站标识码:3416000011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