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贯彻落实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扎实开展各项生态环保工作,强力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擦亮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大气环境质量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15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臭氧浓度为166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较2021年同比下降5.6%;PM2.5年均浓度较2021年同比上升7.9%,优良天比例较2021年下降4.3个百分点。全市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和O3。
(二)酸雨。酸雨监测点降水pH年均值为7.2,全年无酸性降水,与2021年持平。
二、水环境质量
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亳州市地表水国控、省控考核断面为17个,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4.1%(16个),其他类别比例为5.9%(1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一)地表水环境水质状况。亳州市共有13个国控断面,分布在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等河流上。根据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数据分析,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水质优良比例为92.3%。涡河亳州、涡阳义门大桥、岳坊大桥等12个断面水质为III类(良好);包河亳州市水质为IV类(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与2021年相比,水质优良率提高23.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全省第一。
全市共有3个省级考核断面,分布在3条河流上。蒙城县水源地水质为Ⅱ类(优);武家河入涡河口、黄圩水质为III类(良好)。水质状况总体为良好。
(二)地下水型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亳州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共有4个。监测结果显示:一水厂、三水厂、涡北水厂和应急加压泵站四个水厂除氟化物和钠因地质原因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达标。
(三)地表水型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我市有一个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即调蓄水库,监测结果显示:调蓄水库水质均达标。
三、声环境质量
(一)道路交通噪声。共布设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21个,监测值在57.3—70.0分贝之间,噪声平均值为63.9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对应评价为“好”,比2021年升高了2.0分贝。
(二)区域环境噪声。共布设区域声环境监测点位106个,覆盖城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其中一类区25个,二类区62个,三类区19个。监测值在44.4-66.2分贝之间,噪声平均值56.0分贝,比2021年上升了1.8分贝。
(三)功能区噪声。共布设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8个,其中1类区1个,2类区5个,3类区2个。亳州市各类功能区昼、夜间噪声共监测64点次,其中昼间达标32点次,达标率100%;夜间达标32点次,达标率100%。与2021年相比,总体达标率略有升高。
四、辐射环境
亳州市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保持在背景值水平,属正常本底水平;2个饮用水源地水体总放射性处于正常本底范围;土壤中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处于正常水平;电磁辐射污染源抽样、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周围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水平、各变电站、输电线路周围环境敏感点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监测值满足国家评价标准。
五、生态质量
生态质量指数(EQI)为49.77,生态环境状况为“良”,生态质量良好,较2021年提升0.11,总体评价稳中向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4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2308号-1
主办单位:亳州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方式:5237600
网站标识码:3416000011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82号